昨天林育聖鍵人發了一篇要徵社群行銷,昨天我一直想回復但一直沒有空,但直至現在該文有 278 分享、1,642 個讚,看來大家的感受都是差不多的

先講結論:針對一般人認知的「社群行銷」,其實鍵人要說的是「不要徵社群小編」,那種徵來經營 FB 粉絲專頁、 IG 商業檔案或各種社群媒體平台官方帳號,這種真的不要徵,理由 99.98% 同意鍵人說的內容 ( 什麼?你還不知道我在講哪篇,麻煩看一下 https://www.facebook.com/moinwawa/posts/5036229136395516 )

c7c823330ec7d376ef4a7e896dd3-1451419.jpg

但是(我沒有表否定唷!) 其實是這個行銷圈中,通常誤解了「社群行銷」到底在做什麼,我就從鍵人所提的五個理由做延伸,不過在那之前,也歡迎先看看我之前錄過的給大學生的 https://dyp.me/社群行銷免費線上課程

為什麼社群小編會是「最低成就感」的工作?

其實「粉絲專頁」不論是中文或英文都很清楚地告訴你,這是「粉絲 (fans)」在看的頁面,你沒有顧客數,哪來的粉絲數?但很多老闆卻沒有意會到這件事情,天真的以為經營好粉絲專頁,就可能有機會帶來大量的訂單,不好意思,這是不可能的。尤其是「 #品牌粉絲專頁 」,在沒有一定的銷量情況下,單靠粉絲專頁根本不可能帶來有效的訂單量。另外,不談商業轉換的社群行銷也不要學,擴散很重要沒錯,但沒辦法轉成公司營收的就別提了。

社群真的是「一個沒有辦法衡量標準的工作」嗎?

這段,剛好昨天在 商業思維學院的講座中剛好有提到,多數人無法衡量標準,是因為不知道經營社群帳號有什麼用。但對我來說我比較市儈,我的衡量標準很簡單:我經營的內容有沒有辦法讓使用者想要了解我品牌更多,所以以數據指標來說只有一個標準:貼文的 CTR,當然講到這邊很多人就會有疑惑或不同意了:這樣會不會太商業化,我只想說:「你說的對」

心理環境上的高風險

這件事情就更回到一開始說的「不要徵社群小編」的關鍵問題。說真的,一個從事社群行銷工作的人的首要條件,就是要熱愛這個品牌產品,他是充滿著熱誠的來分其他不認識的人分享。打到這邊就想到曾經一個強者我好友,他找來負責社群行銷的同仁,是他發現這個夥伴非常自主地在網路上幫他寫教學、開箱內容、甚至解答問題,馬上高薪聘請為 in-house 繼續散播他對這個品牌產品的熱愛。當然這個肯定是萬里挑一,所以還是我剛開始 1 所說的,你還是專心先把訂單數拉起來再說吧

社群行銷工作真的無法累積經驗

因為你在 A 公司有效的手法,可能到了同產業的 B 公司就沒有用了。但社群行銷要學的本來就不是要學「經營手法」而是「如何聆聽後做出相對受潛在受眾能夠接受的反應」,再簡單一點講就是「先聽再說」的習慣。但又回到老問題:你要聽誰說呢?所以認份一點,社群行銷的剛開始,其實會回到古早時候經營社群的做法:到各大討論區參與社群互動吧。

SEO 比社群好?其實他們是相輔相成

好,其實我最想回的是「做社群不是公司行銷的首要任務,大多數公司與產業都不需要做社群,如果只是因為成本比較低,我會更建議 SEO」這段,但也恰巧當年我就是因為 SEO 才開始做社群,更或者說社群跟內容是相互補助的。 這時候又要搬出師傅 Art 的那句話:社群,是創造被分享的價值 我們產出好內容如果沒人看,那再好的內容也是白寫。但期待被 SEO 到又不知道得到猴年馬月,所以社群其實是加速擴散的媒介。不過如果社群還沒經營起來前,自有媒體社群又不夠人幫忙擴散或是擴散不出去怎麼辦,陷入了雞生蛋蛋生雞的死循環。所以為什麼這幾年我們都還是以 KOL/網紅 當作社群行銷的主基調,以 KOL 養自己的社群。 也故社群行銷的本質,其實是找出或寫出能夠與潛在受眾同理的內容,判斷的指標就是使用者能不能幫你擴散,所以文章的被分享數就是社群行銷的初步指標,透過分享所帶來的流量則會是主要指標,同理,這其實也是找 KOL / 網紅的指標之一。至於內容如果真的想不到也怎麼寫,那還是交給專業的文案公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ProMo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