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在社群丼中被傑哥 cue 到一個問題:#提問 #fb廣告 #追蹤碼 想請問大家埋在廣告導購連結裡的追̲蹤̲碼̲規則通常設定多久? 我先說,我們公司是點擊進入後20分鐘內完成結帳。 但我一直覺得這個規則偏嚴苛?卻又無從比較,想請問大家的追蹤碼規則都是怎樣的?補充: 之所以覺得嚴苛是因為廣告成效報表好看,但若單看追蹤碼的成效卻慘不忍睹⋯⋯最慘的是我們kpi是看追蹤碼成效阿😭😭😭 唯一想到的理由就是我們網站商品、活動眾多,進去後可能逛很久…但是之後購買就不算在廣告追蹤碼啦⋯⋯🥲

他的問題讓我想到最近才幫某客戶在平台上投放廣告的時候,平台端那邊就給了一段程式代碼說是用於追蹤的,因為一般追蹤成效用 Google Analytics 其實就很好用了,我就在想這應該又是某個平台工程師自己設計的追蹤系統(其實所有一線平台都有......)所以我的回答如下:

這個問題有點奇妙,首先「追蹤碼」我的判斷應該是公司自己系統或是第三方系統的的追蹤代碼,問的應該是公司自己的 Cookie 存活時間,我先基於這個定義是對的來繼續討論,並且考慮到文中有「網站商品、活動眾多」的這個論述,推估你是平台業者,如果有誤還請更正並忽略這個回答,並且還請提供背景

20 分鐘在大型活動期間其實是合理的

首先,如果今天妳是做超級品牌日、重大促銷、整點特賣、夜殺或是現殺,我覺得 20 分鐘情有可原。畢竟這種活動倒進來沒有買,還在慢慢等再行銷,就 TMD 錯誤,表示活動根本不吸引人,看到沒有立即下手,這個場景下的 20 分鐘內沒結單就不可以。

常態有時效活動算是剛剛好

那如果是一般的促銷活動,當然還是看你平台網站規模,如果是具有一定會員數量基礎的網站,購買前已經不需要再度註冊的,那就要回頭看你的活動頁設計問題,你當下設計的活動沒有讓消費者馬上買單,多數出於活動頁商品架構,通常活動頁架構我稱之為 5+20 ,也就是活動頁是 5 個主打品,加上 20 個其他商品,而這 20 個其他商品中得超過半數以下是本來就會賣的商品。你讓消費者去逛其他活動或是其他商品,那就失去活動本身的目的,了不起是去補一些原本想買的東西。

但你的限時限量沒有規劃,讓消費者沒有「搶購感」,平台電商不是品牌電商,不是讓你進來慢慢逛的。但這個時候活動力度應該不會那麼大,所以留點時間逛逛補原本要買的東西,時間拉長一點情有可原,這個數據你可以從 GA 把購買過的使用者數據拉出來,看看網站停留時間時長為多少,來作為「20分鐘到底夠不夠」的依據,不過我沒記錯的話,某平台購買者進來購買那次工作階段平均停留時間是 25 分鐘左右,所以辦活動看能不能刺激縮短平均停留時間,我覺得這是做活動必須要到達的目標。但具體來說還是得看你們站上一般發生購買的工作階段其停留時間為多少,訂出一個縮短目標,才會看 20 分鐘合不合理。

常態非活動型廣告

但如果是常態廣告,那不算就很正常了,這邊的常態廣告可能提的是沒什麼力度 DPA 或再行銷廣告,或是一般的 Google Ads 購物廣告之類的,超過 20 分鐘我覺得很正常,所以整件事情必須依據有無活動來作為判斷的基準,如果是有活動的情況下,我覺得 20 分鐘的確是有點緊,但的確有機會辦得到。但沒有活動就根本不可能(攤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ProMo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